7月7日,我校在行政楼第四会议室召开2025年下半年教师下企业实践动员大会暨出征仪式。校长张忠、副校长尹桂波出席会议并作重点部署。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负责人,各二级学院院长和下企业实践的全体教师参会。会议由尹桂波主持。
张忠立足职业教育本质,再次强调教师下企业对于培养适应一线岗位需求人才的根本意义,并从实践前、中、后三个阶段提出殷切期望:一是实践前“三问”明差距。教师须深刻反思:能否操作真实企业设备(而非实验室设备)?能否胜任企业具体岗位知识技能要求?与一线工程师的核心差距何在?要求青年教师以“学徒工”心态投入实践。二是实践中“三要”求真知。他要求青年教师要放下身段,主动拜操作工、车间主任为师,虚心请教。要深入一线,扎根车间,穿上“可能沾有油污的工作服”,动手实干。要勤思多问,主动向技术人员请教产线难题,将其作为未来科研攻关方向。三是实践后“三转化”显成效。要反哺教学,将所见所悟转化为微视频、案例库等,丰富课堂教学;要团队共享,在教研活动中分享经验,带动团队共同提升,要服务企业,思考如何利用专业所学,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解决方案,逐步成长为受企业欢迎的“技术专家”或“科技顾问”,最终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尹桂波强调,教师下企业实践绝非“面子工程”,要求全体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务必高度重视。他围绕四个维度提出具体要求:一是“为什么下”,深化认识,明确使命。学校首次举行大规模集体出征仪式,彰显对此项工作实效性的高度期待。二是“怎么下”,找准定位,产出成果。二级学院需协助教师落实对口企业与实践岗位,确保“下得去”,实践场所与指导师傅“双落实”。企业选择重在“对口”而非“高大上”。三是“成果为王”,核心任务是形成可转化、可应用的实践成果。他特别强调“微课程”与“微教材”建设,要求教师完整跟踪一个业务流程,将关键操作点拍摄制作成系列微课,并配套编写任务化微教材,为后续课程建设与资源库提供鲜活资源。四是“强支撑”,完善机制,保驾护航。学校将研究制定专门经费管理办法,为教师下企业实践提供相关的经费保障,教务处等职能部门将制定微课程、微教材制作指南。
人事处处长张晓冬对实践教师提出三项核心要求:一是聚焦“真需求”。紧扣专业建设与教学痛点,带着问题深入一线,对标产业“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六新),精准完成学校规定的实践任务。二是严守纪律树形象。遵守国家法规、企业规章及学校纪律,确保在岗履职,师德师风实行“一票否决”。三是务求实效促转化。详实记录《实践日志》,推动调研报告、教学案例等成果反哺课堂,深化产教协同。
教务处副处长黄海涛强调,教师下企业是实施“校企合作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的关键抓手。他要求实践教师以岗位任务为切入点,系统开发聚焦专业核心技能的系列化微课,逐步构建数字化微教材,助力冠名班、订单班及现场工程师培养。
本次大会以“真实践、深转化、促融合”为核心目标,旨在推动教师深入产业一线,切实提升“双师”素质,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此次动员大会暨出征仪式的举行,标志着我校2025年下半年教师企业实践工作全面启动。全体实践教师将以饱满的热情和务实的态度,奔赴产业前沿,汲取实践“活水”,为深化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注入强劲动能。(人事处 张晓冬/文 曲丹丹/推荐 张晓冬/审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