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有关数据截至2025年7月)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源于1912年由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办的我国第一所纺织专门学校,距今已有110多年办学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江苏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培养了数万名技术技能人才。学校于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独立升格为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2006年取得了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的成绩,2007年被确定为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08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院校,20116月顺利通过验收成为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20145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学校更名为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被确定为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9年,被认定为教育部优质高等职业院校,成功入选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

学校坐落在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的江苏省南通市,处于上海1小时经济圈内,交通便捷,区位优势突出。学校占地面积1066亩,建筑面积393541平方米。学校教学设施齐全,装备比较先进,教学手段科学,现代教育技术得到广泛运用,基本实现了图书的信息化和电子化。学校设有各类实验、实训室171个,其中企业投资设立并以企业命名的实验(实训)室10个。拥有中央财政支持的现代纺织技术实训基地、国家级家纺设计师职业资格培训中心、教育部、财政部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建设项目职业院校分中心、中国纺织服装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江苏省先进纺织工程技术中心、江苏省家用纺织品与服装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江苏省风光互补发电研究技术研发中心、江苏省高端纺织与创意时尚产教深度融合集成平台、江苏省航空装备制造与维修实训产教融合实训平台、江苏省示范性实训基地、江苏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基地、江苏省智能网联汽车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江苏省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并与海门区人民政府共建海门滨海生产性实训基地。学校航空培训中心,顺利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CCAR147飞机维修培训资质和CCAR66飞机维修考点,是江苏省内唯一一所同时获得这两项资质的高职院校,学校和德国库卡集团合作建设了库卡机器人江苏应用与培训中心,是库卡集团华东地区技能人才定点培训单位。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近1.5万名,是以工科为主体的综合性高校。现设有纺织服装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航空与交通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等7个二级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张謇创新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基础教学部、体育部等教学机构,联合行业知名企业成立现代产业学院11个。设置51个专业,传统专业凸显品牌特色,新设专业贴近社会需求,拥有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1个、国家骨干专业7个、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4个、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专业2个、江苏省高水平专业群5个、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建设计划一期建设项目2个、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双证书试点专业1个、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25项。学校牵头成立的江苏纺织服装职教集团是国家级职教集团。学校现建有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门、国家在线精品课程5门、江苏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5门,入选十四五国家规划教材9部,获评江苏省重点教材15部、江苏省规划教材9部。

学校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教学水平高、实践教学能力强、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84人,其中博士99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约占36%,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约占84.3%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89.8%。拥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3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江苏省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1个、江苏省职业教育双师型名师工作室1个;江苏省教学名师4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4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19人、江苏省双创博士”3人、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0人、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48人、江苏省产业教授26人;南通市教学名师10人,南通市“226工程培养对象22人。此外,学院聘请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工程师、技术员、能工巧匠430多人作为兼职教师,构建一支由校外具有工程、管理实践经验的专家组成的,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使之成为学院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学校弘扬张謇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职教思想,创新高职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积极与企业实行教学、科研、生产等方面优势资源的集成与整合,在办学方向、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师资培养、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学校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大力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建设,积极为社会提供培训服务和技术服务,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校积极响应教育部对口支援行动计划和江苏省对口支援西部教育的号召,与新疆、甘肃等省内外高职院校和职教中心开展广泛合作。学校秉持国际化发展理念,与世界多所知名院校结成友好学校,多渠道、宽领域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全日制学历留学生教育实现规模与质量双提升,生源结构持续优化;非学历教育项目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吸引来自欧洲本科院校学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教师、中外企员工等群体,通过短期研修、定制化培训、工作坊等形式开展深度交流。站在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历史方位,学校大力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全面提升办学国际化水平和影响力。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实行思想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职业素质四位一体的素质教育。学校积极开展三风建设,形成了优良的校风和学风。通过推行学分制”“弹性学制、毕业生双证书制等制度和专业教师工作室等机制,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就业服务体系,通过强化就业指导、细化就业服务、拓展就业渠道等举措,助力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位居省内前列。学校在长三角地区建立了300余家就业基地,并与中天科技、连云港鹰游集团深度合作,共同开展现场工程师联合培养项目。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等荣誉称号。

学校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职业教育成绩显著,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纺织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科研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一系列荣誉称号。现已成为中国纺织服装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江苏纺织服装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