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学沙龙

发布时间:2024-09-26      浏览:

9月25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了以“牢记嘱托做示范,聚焦‘铸牢’谱新篇”为主题的教学沙龙。全体教师以教研室为单位,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围绕如何讲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课程、如何做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思政课的融合等展开研讨。学院党总支书记钱晋参加活动。

与会教师们立足思政课教学规范和青年成长成才规律,开展了热烈的交流。刘兵、魏银霞、张树壮、孔令利等老师从做好学情调查分析角度,提出了要建立课程调研、问题导向以及互动反馈机制;陈媛媛、郝秀杰、党红艳、弓楷等老师从挖掘教学资源角度,提出要利用好学校“百年文博”同心教育基地、大学生“一站式”社区以及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广泛开展“行走的思政课”、校园主题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等,丰富“第二课堂”,增强教学效果;白雪、李芳、王莹莹、王增上等老师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职思政课的时代价值角度,提出了把握“讲真、重感、化行”三个维度的创新理念。

钱晋在本次教学沙龙总结中,强调开展好思政课教育教学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渠道、主阵地。他要求广大思政教师要在认真研读教材、领悟核心理念,做好学情分析和教学设计,注意遵循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推进“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分众化、互动式、精准性宣传教育,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

本次教学沙龙是全面贯彻落实学校《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施方案》,组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校在行动”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系列活动之一。通过教学沙龙,思政教师们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分享,一致认为要在不断加强和完善“大思政课”格局中,引导各族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发展历史和中华文化,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进一步坚定各族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马克思主义学院 弓楷、胡梦莉、王亚杰、王增上、张甜甜/文 张甜甜/推荐 钱晋/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