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第二批次的师生分别前往校外研学基地开展“行走的思政课”教学活动。
我校思政课“教学名师工作室”负责人、马院思政教师李芳进行实践课示范教学。李芳带领学生们在实践教学点开展“家风故事我来讲”主题微课。通过对张謇青少年研学中心展陈文物的“沉浸式”学习,深刻领悟张謇先生“安贫乐道 独立自重”《家诫》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从先贤家风家教的光芒中汲取道德精神力量。示范课结束后,李芳带领学生们分别前往通东革命老区红色记忆馆、VR智能安全体验馆开展现场实践教学,场馆中的每一件实物、史料、图文相互交织,情境互动让人沉浸其中。在课程交流环节,学生们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大志、明大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挂职)吴露带领授课班级前往海门张謇纪念馆和通东革命老区红色记忆馆开展《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教学活动。吴露带领学生们全景式了解了张謇这位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不平凡的一生,深切感受张謇先生“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坚定信念,以及在中国早期现代化建设的画卷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通东革命老区红色记忆馆,馆内珍贵的展陈文物,如同时光的信使,生动再现了通东儿女捍海抗潮、制盐垦牧的劳动场景,展现中国工农红军江苏第一大队成立、余东阻击战、三打汤家苴等红色峥嵘岁月,让学生们深刻理解了革命先烈们不惧牺牲、英勇抗争的精神力量。
在导学结束后,吴露为学生们现场讲解了《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第二章“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的相关内容,引导青年要肩负国家、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要向民族先贤、向革命烈士们学习,锚定目标,志存高远,把人生理想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厚植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信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推进“大思政课”为抓手,积极开拓“大资源”“大平台”建设。通过与中共海门区委共建思政课实践基地,利用张謇青少年研学中心等教学点,把思政课堂带进红色场馆,着力打造沉浸式、互动式知行课堂。通过此次“名师工作室”实践教学示范课,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号召全体思政教师深刻领悟铸魂育人的时代使命,积极探索“行走的思政课”“纪念馆里的思政课”,助力师生共同成长,提高思政育人成效。(马克思主义学院 吴露、李芳 /图文 张甜甜/推荐 钱晋/审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