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17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刘兵、郝秀杰、高涵涵和王亚杰四位老师分别带领授课班级前往张謇青少年研学院开展实践研学。这是我校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拓展“大平台”、丰富“大课堂”,全面提升思政育人工作成效的有力举措。
在“智谷绿海”现代农业园,同学们通过观看智慧农业大数据中心后台管理系统的运行情况,了解了农业的信息化、数字化与智能化对促进农民的增产增收,满足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产生的重要影响,深化了对科技富农兴农的认识和理解。
在张謇青少年研学中心,同学们通过参观张謇的事迹资料,全面了解了张謇作为“爱国企业家的典范”“民族企业家的楷模”的伟大业绩和高尚情操,体会到了新时代学习弘扬张謇先生实业救国、实业兴国精神的重要意义。
在富民村民族风情园实践研学活动中,同学们通过参观富民村党群服务中心,了解了富民村构建多维空间,打造红色堡垒的生动实践,领会了党建引领推进乡村治理的优势和成效。
在通东革命老区红色记忆馆,同学们通过参观馆内展出的各种文物、图片、影像资料和档案实物以及与讲解员的互动交流,了解了李超时等老一辈革命家在通东地区的革命足迹,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敢于担当、积极作为、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积极探索“行走的思政课”“纪念馆里的思政课”“田野里的思政课”教学模式,让当代青年大学生在理实网一体的学习中“走得进、学得深、记得牢”,引导他们坚定信念、增强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兵、郝秀杰、王亚杰、高涵涵/图文 张甜甜/推荐 钱晋/审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