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通本缂丝代表性传承人、南通宣和缂丝研制所所长王玉祥走进纺织服装学院专业课堂《纺织非遗传承与创新》,为同学们讲授缂丝文化和技艺。
缂丝“以梭代笔”,采用“通经断纬”的丝织技艺织成,制作过程繁复而耗时,有着“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盛名。课堂上,王玉祥生动讲授了缂丝文化和技艺的起源与发展、缂丝在传统艺术领域的地位和价值、南通缂丝文化的发展史以及现代南通缂丝如何传承与发展等内容。讲授中,他展示了自己缂织的引箔缂丝、本缂丝等多幅珍贵的缂丝实物作品,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中国传统纺织技艺的博大精深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他勉励同学们要具有家国情怀,认真实践,能承担起中国纺织非遗时代化、时尚化的传承与创新的责任。
缂丝也称“刻丝”,是中国传统的经纬交织丝织品,被称为“中国丝织品活化石”,也是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王玉祥缂丝技艺出神入化,央广网、中国之声、央视二套、央视四套《远方的家——长江行》都曾对其专题报道。(纺织服装学院 佟昀/图文 冯高倩/推荐 夏爱萍/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