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缬生花处 扎染非遗研学时

发布时间:2025-03-20      浏览:

3月10日,江苏省高级工艺美术师、非遗传承人龚建军老师、助教龚艺、王金灿带领23级产品设计一、二、23艺设三班和23家纺班学生在我校联发艺术中心,展开了一场为期五天的扎染与蜡染非遗技艺探索之旅。

在五天的非遗学习过程中,龚建军就扎染、蜡染、蓝印花布的审美意趣给同学们进行了讲解,帮助同学们了解了扎染、蜡染、蓝印花布之间的异同。在了解几种染缬的制作方法后,龚老师为同学们进行了蜡染的教学,向学生们演示如何在棉布上勾勒传统纹样。三天时间里,同学们逐渐掌握了苗族“涡妥纹”、江南水纹等经典图案的绘制技巧。而后的浸染环节——染缸中蓝靛水翻涌,蜡封的布料经过反复浸泡、氧化,最终在沸水中褪去蜡衣,蓝底白花的方巾得以徐徐展开。从蜡刀勾画到棉布浸染,从扎结技巧到创意迸发,传统手艺在青年学子的手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如果说蜡染考验的是精准控制,后两天的扎染课程则是一场充满惊喜的创意实验。“扎得越紧,留白越多;褶皱的疏密决定了花纹的走向。”学生们将布料折叠、缠绕、打结,有人用皮筋扎出放射状纹路,有人用树枝压出自然肌理,甚至有人把校园里捡来的银杏叶包入布料中。五天的课程结束时,教室里挂满了蓝白相间的布艺作品,有同学将扎染技法用在帆布包上,设计出个性文创;有人用蜡染制作书签,打算送给亲友;还有人在社交媒体分享学习视频,用“非遗小白成长记”话题吸引上千点赞。

此次扎染非遗工作坊教学深入落实“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美育实践,将染缬非遗技艺和家纺专业进行紧密结合,以传统技艺为笔,绘就文化传承底色,赋予了学生创新思维与跨领域能力。(艺术设计学院 王金灿/图文 蔡媛媛/推荐 彭曼/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