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织机上,每一根丝线都承载着时代的记忆与文化的厚重”。4月3日上午,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魏银霞、郝秀杰带领授课班级走进南通纺织博物馆,开展“博物馆里的思政课”教学实践,通过现场授课的方式,将传统与现代、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
走进历史长廊,感受纺织魅力
学生们在教师引导下依次参观馆内展陈,从古代手工纺车到近代机械织机,一件件展品仿佛诉说着纺织业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馆内讲师以生动的语言和动态的演示,带领大家系统了解纺织技术的演变,以及它在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这不仅是一次对物质文化遗产的探访,更是一次对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精神的深刻领悟。
互动体验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为了让思政课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教师们还组织学生进行体验式教学,大家亲手操作古老的纺车和织布机,直观感受从纺纱到织布的全过程。在实践教学中,不仅让学生们获知了纺织技艺的基本知识,更深刻体会到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深切感受每一项技艺背后所蕴含的匠心与坚持。
思政课总结:文化自信的种子
魏银霞老师在现场授课小结中指出,要珍惜和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要勇于创新,用科技的力量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她鼓励学生们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坚定文化自信。(马克思主义学院 魏银霞、郝秀杰/图文 张甜甜/推荐 钱晋/审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