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光电科技前沿 厚植强国报国情怀——马克思主义学院持续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

发布时间:2025-04-16      浏览:

4月16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胡梦莉、张甜甜带领学生前往南通创新区“北京大学长三角光电科学研究院”,开展“聚焦光电 科技强国”主题思政课实践教学,通过科技成果观摩、专家理论讲授、师生互动研讨的立体化沉浸式教学,将思政课堂搬到科研一线,构建起科技与思政深度融合的育人新场景。

走进光电科技前沿:从实验室看“中国智造”潜力

北京大学长三角光电科学研究院院长助理、副研究员吴疆老师在现场向师生们系统介绍了研究院在光电领域的突破性成果。他以“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为主线,详细讲解了超分辨成像、微型光谱仪、智能光电感知等前沿科技和转化成果。当提及研究院与南通本地企业合作开发的工业检测设备已服务长三角300余家制造企业时,大家都纷纷驻足点赞。

思政课堂融入创新实践:解码教育科技“双向奔赴”

现场教学环节中,胡梦莉老师通过解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战略部署,阐释国家“科教融汇”战略布局。张甜甜老师以“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育一体发展”为题开展现场教学,引导学生既要锤炼技能,又要自觉培养用技术创新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

青年之声:实践激荡创新理想

在研讨环节,教师引导学生们将研学体会进行总结,“科技强国”“教育强国”“责任”“创新”“担当”“青年使命”成为现场交流的高频词。国贸专业学生胡婷表示,“‘微米级的执着’让我震撼,这不仅是科研态度,更应该成为我们的人生态度”。会计专业学生陶林林认为“科学家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实践,比任何教材都更生动地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场“行走的思政课”通过让青年学子在科技现场触摸时代脉搏,实现了从认知到认同的转化,有效打通了思政教育入脑入心的“最后一公里”。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推进“行走的思政课”“博物馆里的思政课”“纪念日里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触摸时代脉搏中坚定“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马克思主义学院 胡梦莉、张甜甜/图文 张甜甜/推荐 钱晋/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