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学校“謇行筑梦”发展型资助育人项目迎来了中期成果展示阶段。项目自启动以来,在公益实践、综合能力拓展、职业技能促进、心理健康与自我成长以及专业学习提升等五方面积极探索创新资助育人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学生全面发展铺设了坚实道路。
公益实践与社会担当:志愿服务引领新风尚
建筑工程学院创新开展了“基于志愿服务的高效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探究”项目,以志愿服务为载体,有效提升了困难学生的劳动技能和沟通能力。学院组建了一支由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励志之星和家长代表组成的志愿团队,走进海门包场幼儿园,通过“大手牵小手,争做时代追‘锋’人”主题活动,传递爱心与责任。
学工处“暖阳行”志愿服务队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主体,每月定期开展志愿服务,走访社区与养老机构,服务老年人百余人次,不仅增强了受助学生的感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也为老年人送去了温暖与关怀。
综合能力拓展:多元模式助力学生成长
智能制造学院通过“技能赋能+心理支持+职业发展”三位一体模式,全面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能力。学院不仅举办了“大学生摄影成长计划”“粽香传情·智能制造温暖行”等系列资助诚信主题教育,还通过读书分享会和“博士工作站”进社区等活动,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的提升。
经济管理学院聚焦少数民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围绕“资助帮扶、能力提升、民族文化交流、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四大板块,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活动,有效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纺织服装学院“经纬织梦”项目通过资心化语、匠心励能、话心立志等系列活动,助力学生在精神上自强、在能力上提升,实现从“受助”到“助人”的华丽转身。
信息工程学院“我是国奖生”项目,联合心理协会、信者无疆工作室共同实施。项目立足资助育人工作实际,创新提出“三维育人”理念,构建“榜样引领 - 心理赋能 - 家校协同”育人体系,形成了创新朋辈教育模式、深化心理教育内涵、拓展家校共育路径三大特色。
职业技能促进:特色项目提升就业竞争力
艺术设计学院“助学筑梦,共语未来”项目针对少数民族双语学生,通过科学设计的课程和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构建了一个多元化的学习平台,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普通话技能。
信息工程学院通过构建“1+2+3+N”矩阵式资助育人体系,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资助全程,双线协同推进奖助贷工作,拓展专业勤工助学岗,开设“芯技术”讲座与综合活动,形成“资助-育人-成才”的闭环,助力学子全面发展。
此外,航空与交通工程学院新媒体技能培训班依托高校资助育人体系,围绕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综合素质与就业竞争力目标,探索新媒体技能赋能路径,已完成多项课程培训,形成了一批优秀作品,项目影响力初步显现。
心理健康与自我成长:积极心理培育计划见成效
艺术设计学院“阳光赋能”学生积极心理培育计划项目将积极心理学引入发展型资助工作,通过心理主题系列团辅的方式,有效提升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综合素质。立项以来,已组织2次心理团辅活动,覆盖学生50余人次,为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持。
专业学习提升:综合技能培训班助力升学就业
学工处“星光计划”综合技能培训班旨在为学员打造全方位的英语能力提升与转本备考支持体系。培训班针对英语不同级别及转本学员设置特色课程,采用线下精讲教学模式,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定期开展教学研讨,优化教学方法。通过阶段性培训,学员英语综合能力显著提升,在各级考试中成绩进步明显,为升学与就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学校“謇行筑梦”发展型资助育人项目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和扎实工作,不仅提升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也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项目将继续深化实施,为更多学子圆梦成才贡献力量。(学工处 李文君/文 柏婷、蔡莘怡/图 阮洪妮/推荐 徐明/审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