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至7日,经济管理学院组织全体教师齐聚西交利物浦大学,深度参与“AI赋能课堂教学及学生工作胜任力提升”专题研修。本次研修立足职业教育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关键转型期,紧扣“双高”建设对“高水平办学、高质量产教融合”的核心要求,依托西浦构建的“以学生为中心”育人体系及“教育+AI”战略实践成果,通过四大模块的系统化研习,助力参与老师探索数智时代职教创新的前沿路径。
面向未来的育人模式
西交利物浦大学首席教育官、未来教育学院执行院长、西浦创业家学院(太仓)领导小组组长张晓军教授重点介绍了西浦在融合式教育、行业导向课程体系以及学生个性化发展路径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结合西浦融合式教育的特色,他指出,为打破专业标签对学生的限制并引导其认识自我,西浦在大一阶段不设专业,通过项目制学习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他们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建构的学习习惯,学生从大二开始方可自主选择行业方向;在课程设置上,每门课程都结合真实企业项目,让学生在企业场景中进行融合式学习。
AI赋能的教研实践
西交利物浦大学国际商学院会计系卢祥匀博士介绍了生成式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并指导参与教师运用大语言模型等智能系统平台搭建个性化的AI智能体。西交利物浦大学语言学院教学副院长夏令从“学术研究”和“行政工作”两个维度阐述了生成式AI在高校场景中的实际赋能效果。
数智时代的课堂教学
西交利物浦大学国际商学院金融系刘子华博士以“大语言模型在金融领域的前沿应用——从黑箱解构到价值创造”为主题,聚焦生成式人工智能与金融业务创新融合进行了深入剖析,探讨了其对金融工作与人才培养的深远影响。
西交利物浦大学未来教育学院教育研究系数字化教育专业主任李娜副教授以“基于混合式教学的 课程设计”为主题,围绕教育技术革新、教学结构优化及研究导向性教学进行了分享,现场展示了个人打造的“数字人分身”教学案例,介绍了“组块理论”“BOPPPS模型”和“云谷课程平台”等工具,强调将知识切分为贴近经验的小单元有助于降低认知负荷、增强学习效果。
职业化的学生支持与服务
西交利物浦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专职心理咨询师缪小幼老师系统地从人格发展、记忆机制和沟通心理学层面阐述了构建有效心理咨询与学生访谈沟通空间的关键策略,系统讲解了“反映”“开放式提问”及“建议的界限性使用”这三大访谈技巧,并重点阐述了“反映”的重要性。
西浦中国文化教学中心资深教师纪艳老师从传播学视角剖析了当前互联网技术变迁如何重塑大学生的信息接收方式与思维逻辑,分享了西浦网络思政中心的运营策略,以官方账号“西浦管小理”为例构建“官方中的非官方声音”。
在为期两天的研修中,现场互动研讨气氛热烈。参与教师反馈,此次研修为其应对技术变革提供了可落地的教学重构框架与学生支持方法论。(经济管理学院 韩华/图文 杨帆/推荐 范晔/审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