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扎实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工作,建筑工程学院“晶彩中国”实践团于7月19日至22日赴连云港市开展实践调研活动。团队聚焦当地特色产业,以实地调研为基础、产业帮扶为抓手、文化服务为纽带,全方位探索乡村发展路径,多层次助力产业提质增效,用青春实践彰显新时代大学生的乡土担当。
一缸酿“酱”心 服务暖人心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酱油作为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家家户户必备的调味品。在连云港滴泉酱油加工厂,实践团成员与古法酱油制作工艺传承人深入交流,全面了解酿造流程、销售渠道及传承面临的困境。随后,实践团带队教师联动当地校友资源,结合实地考察提出“非遗+电商”推广方案。2019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友张雪深耕直播领域多年,经验丰富,他提议以短视频的形式展示酿造过程并依托其现有直播平台资源助力销售。

助农葡萄田 惠农优服务
“压架骈枝露颗圆,水精落落照晴轩。”葡萄是连云港的特色水果,也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实践团走进帕蒂亚葡萄庄园,在负责人带领下参观葡萄种植大棚。负责人详细介绍了不同品种的原产地、生长周期、口感特点及市场接受度,并提及虽为国家级示范基地,但在销路拓展及水果运输保鲜方面仍存在难题。实践团随即联系校友张雪,依托其现有运输冷链资源助力解决相关问题,并与农文旅相关机构初步达成“助农认购”合作意向。同时,张雪提议制作葡萄采摘攻略、种植故事等内容,通过直播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扩大庄园知名度。

水晶致富路 振兴新引擎
“无瑕胜玉美,至洁过冰清。”水晶产业作为连云港乡村振兴的特色支柱产业,其加工、销售已带动当地数千农户就业。在水晶城,实践团走访多家水晶加工工坊及商户,系统了解水晶开采、设计、销售全产业链。调研发现,当地正通过“水晶+文旅”“水晶+电商”模式,推动水晶产业成为乡村经济的“聚宝盆”。实践团带队教师结合专业所长,以南通钟楼广场、光孝塔等建筑为灵感,设计楼阁造型水晶模型,助力产品多元融合;同时结合建筑工程专业知识,为水晶城周边乡村提出“水晶研学基地”规划思路——依托水晶文化打造乡村民宿、手工体验区,进一步延伸产业链,让水晶产业辐射带动周边乡村发展。

此次连云港实践之行,实践团不仅见证了非遗技艺、特色农业、文化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蓬勃活力,更以校友资源为纽带、直播助农为支撑,为当地产业发展注入青春动能:助力滴泉酱油通过3场直播售出1500余单,实现销售额3万余元;为帕蒂亚葡萄庄园解决运输保鲜难题,推动建立全平台账号运营模式并成功引流,完成系列视频拍摄。下一步,团队将系统整理实践成果,协助当地农文旅部门构建“学校资源+电商平台+农产品”助农矩阵,以“直播经济”打通产销堵点,推动校地资源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同时持续跟进合作项目,将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形成的建议转化为长效助力方案。

“晶彩中国”实践团的连云港之行是学院践行实践育人理念的生动体现。未来,学院将继续组织此类实践活动,引导更多青年学子扎根乡村大地,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书写青春答卷。(建筑工程学院 陈玉鑫/文 何宜承/图 周华/推荐 白林/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