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经济管理学院开展“寻韵扬州,非遗薪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28      浏览:

为深入挖掘扬州非遗魅力,探寻非遗传承新路径,经济管理学院青年志愿行——“寻韵扬州,非遗薪传”暑期社会实践团近日走进扬州,先后参观扬州非遗珍宝馆、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采访江都漆画代表性传承人金桂清、非遗竹刻代表性传承人高志明、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唐迺扬,体验非遗项目,开启了一场与非遗文化的深度寻访对话之旅。

探访非遗场馆,触摸文化脉络

团队成员们先后走访扬州非遗珍宝馆、大运河博物馆,从精美的扬州漆器,到细腻的扬州剪纸,再到悠扬的古琴演奏,每一样都是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参观过程中,团队成员们不仅领略了扬州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传统工艺的博大精深。他们表示,将积极成为非遗文化传播者,让更多人了解扬州独特的文化魅力。

对话非遗大师,聆听匠心故事

团队成员们采访了江都漆画传承人金桂清先生。他为团队成员们介绍了一幅可卷展的漆画,虽色彩褪去,却更具韵味。采访过程中他强调,做手艺要跟上时代,让老手艺贴近生活。谈及大学生参与非遗传承,他满怀期待,鼓励大家深入了解、真心热爱,用专业创新,多参与传承活动。

随后团队成员们采访了竹刻大师高志明。高先生手持刻刀,为团队成员们介绍扬州“八刻”的奥秘。他曾在不足手掌大的牙板上刻下两万多字,细腻如雾,需用放大镜才能看清。在谈及非遗传承时,他鼓励大学生多学习、多宣传,扛起传承重担,莫让老手艺断根。

团队成员采访了扬派古琴传承人唐迺扬先生。唐先生现场演奏古琴曲,悠远空灵的古琴声让大家心旷神怡。他期望年轻人能够学习和宣传古琴,让更多人了解这门艺术。他告诉团队成员们,非遗传承不仅是使命,更是需要年轻人用热情和行动去接续的文化脉络。

亲身体验非遗,传承匠心精神

为了更深入地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实践团成员们进行了非遗项目的亲身体验。团队成员们学习了古琴坐姿及基本指法,从最初的生涩到逐渐掌握要领,成员们在拨动琴弦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古琴独特的韵味和魅力;在非遗采访现场制作了一把漆扇,体会江都漆画非遗与现代生活融合之美。这些体验让团队成员们明白,传承就是用双手让传统在当下生根。

此次“寻韵扬州,非遗薪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让实践团成员们对扬州非遗文化有了全方位、深层次的认识。通过参观、聆听、体验,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也体会到了非遗传承人的坚守与不易。实践团成员们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将以此次实践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积极投身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工作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扬州非遗文化,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青春力量,让古老的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经济管理学院 蒋冰冰、杨帆、严繁/文 唐樱桐/图 杨帆/推荐 范晔/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