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非遗添活力,青春创未来——艺术设计学院“河”韵薪传实践团推出“苏超足球福袋”

发布时间:2025-08-26      浏览:

近日,艺术设计学院“河”韵薪传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深入调研徐州香包、扬州雕版印刷、苏州刺绣等传统工艺后,立足南通土布(芦菲布)、蓝印花布特色,在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绣(南通仿真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张蕾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出兼具文化底蕴与时尚活力的“苏超足球福袋”。

创意碰撞,从薪火相续到创新转化

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团队对传统香包的造型、图案、功能等进行创新设计,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主题,以“足球”为载体,设计了一款兼具文化内涵和实用性的文创产品。团队多次召开创意讨论会,尝试将不同非遗元素融合在一起。在产品造型设计的一次头脑风暴会上,有成员提出,“这次‘苏超’赛事为各民族群众搭建了沟通交流的平台,激发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热情。为什么不结合足球元素来设计产品?”这一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最初的设计方案有很多,一开始打算采用雕版印花,但色牢度一般。”团队成员刘浩旭回忆到。最终,团队决定以南通土布(芦菲布)、蓝印花布为基础,融入“苏超”元素,打造一款轻便实用的足球福袋。

团结协作,师生共织非遗梦

从创意设计到样品制作,张蕾老师给团队提供了在材料选择、工艺改良等多方面的专业指导。“布料的染色、裁剪、缝合,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反复尝试。有时候一个针脚不对,整个福袋的美感就会大打折扣。”团队成员曹邵佳说。为了确保作品质量,张蕾老师现场亲自指导,师生们常常在工作室加班到深夜。团队还特别注重吸纳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参与,产品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技术等专业的学生各展所长,共同为作品注入多元创意。

展望未来,让非遗走进生活

在经历了多次修改和试验后,目前,“苏超足球福袋”文创作品已完成制作生产,并计划在后续的“苏超”联赛南通赛场、非遗文化推广活动中投入使用。团队希望这款作品不仅能成为大众喜爱的时尚单品,还能让更多人了解非遗、爱上非遗。未来,团队还计划与本地企业合作,探索非遗文创的市场化路径,让传统技艺真正“活”在当下。(艺术设计学院 周玲、陈芳芳/文、图 蔡媛媛/推荐 彭曼/审核)